2022年全國海關從助產業的角度著手,系列推出新政策新舉措,全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成效明顯。
助力地方核心產業發展。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全國多地海關開展優化真空包裝等高新技術貨物布控查驗模式試點,惠及企業164家,涉及商品2400余類。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海關針對集成電路、汽車等產業開展特色幫扶,發揮產業鏈供應鏈集聚效應。以上海為例,2022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共辦理集成電路政策項下免稅進口貨值83.79億元,減免稅款5.13億元。
扶持生物醫藥產業。南京海關推動“特殊物品風評結果互認”改革模式落地,助力國內首個1類生物制品car-t產品的注冊上市。北京海關支持疫苗生產企業安全有序開展“邊隔離邊實驗”,依法科學安排特定進口spf豚鼠隔離檢疫期。上海、重慶等海關助力實施生物醫藥企業進口研發用物品“白名單”制度,推進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通關便利化。
幫扶資源能源產業。優化進口危化品檢驗布控指令,優化進口煤炭、原油檢驗比例,科學調整再生金屬原料取樣送檢比例等。持續推進部分礦產品實施“先放后檢”“依企業申請”等檢驗監管模式改革。蘭州海關優化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檢驗監管模式,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從5—10天壓縮至25小時左右,有效降低了企業通關運營成本。
“該試點模式下每噸銅精礦可節約企業物流成本約100元,按照企業年均進口鐵路運輸60萬噸銅精礦估算,全年預計可節約費用6000余萬元。”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張明文介紹。
便利農食產品等民生產業。濟南、湛江、南寧、哈爾濱等多地海關設立進出口鮮活易腐農食產品屬地查檢綠色通道,對鮮活易腐、民生保障等貨物實施優先審批、優先查檢、優先檢測、優先出證以及“5+2”預約查檢等便利化措施。以湛江海關為例,湛江海關推廣采用“綠色通道”“提前申報”“組合港”“抵港直裝”等便利化措施,實施優先查檢和“5+2”預約查檢,支持優勢農海產品“爭鮮”出口,2022年前11個月,該關共檢疫監管出口活魚、荔枝、龍眼等農產品8850批次、貨值24.65億元。
此外,大連海關助推“東北亞糧食中心港”建設,推行出口雜糧集中檢測,出口量居全國首位。海口海關推進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持續實施進境植物繁殖材料隔離圃考核互認。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作者:丁曉利
注意:拉各斯港延誤嚴重,船舶等待停靠已超過20天!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于規范海運口岸收費有關事項的通知國際空運提單號是運單號嗎(國際空運提單號與運單號的聯系)班輪運力排名:前三甲差距擴大 ZIM墊底陽明海運將推出新航線,連接中國北部與巴基斯坦之間貿易美國企業對涉華特定枕頭和座墊及其組件和包裝提起337調查申請天津快遞到韓國多少錢?wish發貨方式的區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