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中,在成都的龍先生準備郵寄一輛電動車到重慶,便開始在網(wǎng)上查詢各大物流的費用,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的物流都需要車和電瓶分開發(fā)。龍先生也是第一次用物流,考慮到電動車的成本,自身也想節(jié)約一些成本,不要支付比較高的費用,最后在網(wǎng)上找了家快運公司。
在網(wǎng)上交談時,龍先生再三向快運那邊確認運輸費可以控制在300以內(nèi),就給了地址等他們上門取貨。半小時后來了輛面包車,司機讓龍先生填寫了一張單子,就把電動車搬上面包車帶走了。
第二天,快運打來電話要求支付運費980元,龍先生一時疑惑,咨詢了費用的詳細,隨后收到一張故意涂抹掉公司名字的報價單,龍先生意識到可能受騙。拒絕支付運費,要求退回小車,被告知電動車已經(jīng)運走了,如果不支付就自動變成貨到付款。
隨后,龍先生收到親哥的電話,得知物流那邊要他去取電動車并支付費用。在這期間龍先生也曾報過警,但由于缺乏證據(jù)和無法定位公司地址,以不了了之收場。最終,龍先生自認倒霉,就當電動車丟失了,也不愿意去支付這筆高額的運費。
其實,龍先生這種經(jīng)歷是物流中最典型的“低價陷阱”,以便宜的運費吸引顧客,拿到貨物后坐地起價,如果客戶不支付費用則無法拿到貨物。這種公司甚至沒有實地的
貨物臨時改變目的地怎么辦?智能物流具體前景分析商務(wù)部發(fā)起綠色電商發(fā)展倡議創(chuàng)寧波港新紀錄!2019年1月穿山碼頭箱量超百萬箱順豐要做長租公寓生意?深圳十余項目已落地集裝箱貨物運輸?shù)闹饕獑巫C財產(chǎn)保險合同的分類冷鏈藥品物流有哪些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