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重心正在慢慢地重新聚焦于南美和亞洲的區域發展,成熟的消費市場正在輸給新興經濟體,但這種長期變化是緩慢的,遠非線性的。
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仍然偏低,但從地區來看,亞洲經濟體的追趕仍在繼續。歐洲經濟停滯不前,其港口吞吐量排名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中東、印度和遠東的港口,而中國在這些地區仍占主導地位。
港口和碼頭不僅必須應對快速發展國家面臨的挑戰,而且地緣政治形勢也在造成損失,美國和歐洲的港口都在中短期內受到影響。
德魯里航運咨詢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負責港口和碼頭的高級分析師埃莉諾•哈德蘭(eleanor hadland)解釋說:“2023年,我們看到各地區市場的表現差異很大——盡管北美的貨運量急劇下降(盡管2021/22年貨運量大幅上升),但亞洲市場仍然較為活躍。”
世界貿易組織(wto)報告稱,去年世界商品貿易下降了1.2%,比預期的要嚴重,但預計2024年和2025年將分別增長2.6%和3.3%。
“2023年,大多數地區的實際進口需求疲軟,尤其是在歐洲,但北美和亞洲也是如此。主要的例外是中東和獨聯體(cis)地區,這些地區的進口激增。”
截至2023年底,商品貿易總額較2019年增長6.3%。
美國主要港口去年也遭受了同樣的打擊,洛杉磯和長灘港口的總貨運量同比下降12.6%,紐約和新澤西港口的貨運量同比下降17.7%。
盡管消費國的港口出現了下降,但發展中地區的貿易規則仍處于轉型階段,正如哈德蘭所指出的那樣:“在改善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關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降低了關稅,減少了其他貿易壁壘。此外,中國以外的制造業的多樣化產生了更多的亞洲內部流動,因為供應鏈也正在成為區域內的。這些市場的消費能力增強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
前運輸分析師馬克·麥克維卡爾(mark mcvicar)表示,從長期來看,宏觀經濟增長將來自中東、亞洲、拉丁美洲和后來的非洲,但他認為,“美國經濟表現良好,就業率較高,增長率為2.4%,顯示出彈性”。
在歐洲,經濟正遭受一系列沖擊,自兩年前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運往俄羅斯的港口失去了大量貨運量,而紅海危機的影響也損害了地中海港口,尤其是東地中海的港口。
揭秘海運集裝箱:重量限制的關鍵要求及標準奧運開幕倒計時 巴西機場新規解讀赫伯羅特公布從印度次大陸、中東到美國的新費率QDII和QFIIMSC宣布:對北歐至美洲實施旺季附加費隨著制造業轉移,通往印度次大陸和中東的航次增多國際快遞多少錢?DHL國際快遞選擇北方航空運營美國西部航線(周末轉運時間縮短1天)